今天母親拿出一本79年8月1日出刊的「講義」雜誌,並翻開此篇文章。詳讀後,感觸與醒悟良多,特此完整轉錄於此。

以下為正文:

   每當提起凡事皆為我師的話題時,我便想起一位旅館女服務生給我的啓示。

   那位女士在東京一家旅館工作,目前已有相當長的年資,她打算做點小生意,以便年老時能過安定的生活。

   有一天,她跟一位住宿的客人聊天,向這位客人說:「我打算經營一家像這樣的旅館,可是我的資金不夠,你是否可以借點給我?我已經找到適當的場所,我極想把它買下來。老闆也贊成我這麼做。」

   客人問:「那麼,你手頭上有多少資金?」

   女服務生回答:「我把在此工作十五年的收入,全部積存了下來,可是仍然不夠,希望你能幫助我。」

   話一說完,客人便毫不猶豫地表示:「好,不夠的錢我借給你。」

 

   我聽了這一段話後,真是百感交集。女服務生熬了十五年之後,有了一些積蓄,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位客人大概是被女服務生一心一意想經營旅館,經年累月積下一筆錢的精神所感動。

   經年累月積存的金錢比起不勞而獲的金錢,那種價值感真有天壤之別。由於她必能慎重地使用這筆血汗錢,才有人適時且樂意地借錢給她。這是用血汗錢才會換來更多金錢的道理。

 

   以前,當適當機會來臨時,老闆經常會替多年來為自己效命的伙計找一家店鋪,讓他自力更生。

   可是在今天的社會裡,絕不可能有這種現象。因此大多數人都是在一家公司裡,終其一生。如果你想辭去工作而自創事業,就必須跟現在的老闆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以維護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招牌。

   每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都想試著去創業,這自然是可喜可賀的事;但是他們的思考能力及處事方針,都相當草率,我感到非常擔心。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想依賴別人的援助,在處世態度上,更有著不切實際的想法。

   按部就班地工作與累積長時間的經驗,是自立之前必須有的準備。勤勞工作、誠懇待人是邁向成功的唯一途徑。這跟沒嘗過辛苦,而獲得成功的滋味迥然不同。不下功夫而想成功,根本是不可能的。

 

   假如你有一百萬元資金,在創業時又想增資兩百萬,你必要向親友借錢。在目前社會中,像這類妄想一步登天的事例,已是司空見慣。

   可是,借錢給你的親友有何感想?他們必定會以先前那位顧客問那位女服務生的口氣說:「你那一百萬元是從哪裡得來的?」假如你回答:「那些錢是向哥哥借來的……」如此會有什麼結果?你必定借不到錢。

   如果你跟那位女服務生一樣,工作了十五年,好不容易才積存了一百萬元,而且你內心有一股創業的衝勁,我認為你可以很容易地借到兩百萬元。

   從大哥那邊不勞而穫的一百萬元,以及長年累月流著汗水換來的一百萬元,後者才能獲得別人肯定的貸款。這絕不是老派作風,而是極富人情味的作法。

 

   在日新月異的二十世紀,很少有類似那位女服務生辛勤工作十五年的例子了。可是,即使五年、十年所累積的下來的金錢,都具有非凡的意義,這種道理是不會改變的。

   不只是金錢,當我們向人家請教學問時,道理也是一樣的。經過自己仔細地研究、思考,與從來不動腦筋而請教別人,有極大的差別。假如你所請教的人,也隨便回答你的問題,那些答案是否對你真正有益?

 

   大多數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都希望選擇簡便的途徑。假如我們想要順利地完成一件工作,最好能抱著成功沒有捷徑的心理。無論經營自己的事業或處理國家大事,這種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希望各位能牢記:經年累月地努力,才能圓滿地完成工作。

 

 

   最後那段尤其是打進我的心裡。我想,我應該是眼光不斷往著遠方看,卻忽略了腳下所踏的足跡夠不夠深刻了。不論如何掩飾,想要找尋簡便途徑的意圖都會從舉止言行中透露。僅以此文警惕自我。

 

khpr2010.1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