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自閉症跟亞斯柏格是兩種有相似症狀的病。

    根據WIKI的解釋:

自閉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第299.00,自閉症定義為:

有以下(1), (2) 及 (3)六項特徵,其中最少兩項來自 (1), (2) 和 (3)各有一項:

    1.社交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兩項

    a多種非言語行為缺失,如用於社交的目光交流、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
    b不能發展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同輩關係
    c缺少自發性地與其他人分享快樂、興趣及成就
    d缺少社交及情感的互動能力

    2.溝通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a語言發展遲緩,甚至完全沒有語言能力
    b在有語言能力的患者,與人打開話匣子或持續談話的能力缺失
    c陳腔濫調,和使用重複的、特殊的語言
    d缺少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有變化的自發性的假裝或模仿行為

    3.有限、重複以及一成不變的行為、興趣以及活動,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a圍繞一或多個一成不變及有限的興趣,而進行此興趣的次數及專注性是不正常的
    b觀察到不能適應專門而非功能性的工作及儀式
    c一成不變而且重複的動作癖好,例如轉手指
    d持續保有某一物件之部分

亞斯柏格症候群:

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必須具有以下三種徵狀:

    1.社交困難 (Social deficit) 、


    2.溝通困難 (communication deficit) ,和


     3.固執狹窄興趣 (rigidity or restricted interest)

 

    因為第三點的固執,所以很容易在某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跟專才。因此也有一些人說亞斯柏格有點像是高功型自閉症。好像電影裡面的天才兒童那樣。實際上自閉症合併的症狀遠比電影演出的那些天才兒童還要來得令人無法承受。無法溝通,感覺對方並不是在看著自己,缺少著社交情感。家人要很大的心力跟能耐來面對這樣的小朋友。

 

    「當愛來的時候」裡面描寫愛畫畫的叔叔時,帶出來的比較像是亞斯柏格症候群。而他身上牽繫著兩種愛情:兄弟之間的親情、叔叔對姪女的關愛。

小時候保護著帶病的弟弟不被欺負的哥哥,一直到母親過世後才將弟弟接過來住。想保護卻又沒辦法理解弟弟內心的世界,畫圖雖畫得美麗,卻無法由此溝通些什麼。更何況,晚上還會害怕一個人睡覺,所以身為哥哥就算已經五十幾歲的成年人了,還是在弟弟的床鋪旁安置了一張籐椅,看護著他入眠。粗鄙無建樹的大男人想守護手足的心細膩地傳達出來。

     身為叔叔,當全家人都在責備姪女的未婚懷孕一事,而沒人關心姪女的生日時,自己靜靜地,拿了自己最愛的冰淇淋,放在姪女前。不僅是長輩對晚輩的疼惜,也是自己成家夢想的寄託。

 

    我小時候有時還真覺得自己自閉,國小國中周末可不出去玩,埋頭畫著圖,像是要把自己的世界用自己手上的簽字筆填滿似的。事實上,畫圖也是一種溝通,但那不是對他人,訴諸語言的溝通形式;而是自己先對自己的對話,然後再試圖利用畫上去的什麼來跟他人產生連結。

    因為我其實並不是個擅長會與人建立連結關係的孩子。

 

    電影裡的叔叔在房間裡埋著頭塗著顏色,寵物小雞在旁邊散步,在那之間完成了一幅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本來是看來令人不熟悉,感到害怕的角色,反而到最後是最親近女主角來春的陪伴者。

 

    我那個時候在周末的午後,家裡外推的陽台裡,擺設的製圖桌前,努力畫著漫畫。我對那個時候的陽光迷人之處記憶猶存,但對那個時候畫圖的心情感到模糊。我有些忘記我所追求的是甚麼,是一種被同學讚嘆的虛榮,還是只單純想傳達自我的世界觀與角色故事,或者,那代表某種抽離自我生活環境,讓自己置身在只有自己的獨特世界壁壘之中的行為呢﹖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個時候我年輕又不善溝通的心靈裡面,想要逃避或是跳脫的,又是什麼呀?

 

    可惜人生不是拍電影,我對圖畫的情感,以及我對人的情感,可不及螢光幕前養雞的叔叔般如此細膩動人。

    就算是敬愛的,以往保護著自己的哥哥不在了,但圖還是可以繼續畫下去;就算藤椅上已經少了陪伴入睡的人影,但也只能忐忑輾轉到昏沉。

 

    或許畫圖真是可以跳脫某些事物的具體行為,不論那是逃避或是儲備能量。那種類似儀式行為產生的一張一張 圖畫,也確實扮演好它們應該扮演好的角色。

 

    真是太好了呢。

 

姚子2010.11.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